中國氣象報評論員
科技立則民族立,科技強則國家強。國務院日前出臺的《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以下簡稱《綱要》),以“氣象事業是科技型、基礎性、先導性社會公益事業”的事業定位首開篇章,在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中對“創新驅動發展”“氣象科技創新”等提出明確要求,并圍繞“增強氣象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作出重要部署,為推動氣象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指引。
科技關乎國運,創新決勝未來??萍紕撔率冀K是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的大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把創新擺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全面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中國,正闊步走在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新征程上。而在氣象領域,經過70多年的發展,我國氣象事業實現由跟跑發展到跟跑和并跑并存、部分領域領跑,這充分凸顯了科技創新的第一動力作用。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氣象高質量發展同樣更加需要強大的科技支撐?!毒V要》圍繞增強氣象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提出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強氣象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完善氣象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等,為新起點上的氣象科技創新擘畫了藍圖,也注入了更強信心。
增強氣象科技自主創新能力,要立足大局計之深遠,在關鍵核心技術、破除“卡脖子”風險上集中攻關、堅定突破。自主創新是“咬定青山不放松”、必須一以貫之的原則和堅守,科技自立自強是“不破樓蘭終不還”、必須不懈追求的目標和方向。實踐已經證明,只有矢志不渝自主創新,才能扛住風險挑戰;只有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才能把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必須從更高的政治站位和強烈的時代擔當出發,瞄準國家發展需求、國際科技發展趨勢、前沿氣象發展水平,既要“十年磨一劍”搞好基礎研究,又要圍繞地球系統數值預報模式、災害性天氣預報、氣候變化等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以堅如磐石的恒心“啃下最硬的骨頭”,鍛造氣象領域的“國之利器”與“國之重器”。
增強氣象科技自主創新能力,要強化系統觀念協同創新,以更系統的“布局落子”推進高效能的國家氣象科技創新體系建設。自主創新是在更高起點、開放環境下的協同創新,絕不能閉門造車。必須在增強氣象科技創新的前瞻性、加強研判戰略問題的基礎上,按照全鏈條、一體化布局思路,加強國家氣象科技創新體系頂層設計,統籌氣象科技創新平臺和能力建設,將氣象科研力量匯聚于面向國家戰略、面向人民生產生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等需求上,聚合氣象科技創新的“最強眾智”與“最大合力”。
增強氣象科技自主創新能力,要推進體制機制改革走深走實,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體制機制改革是驅動科技創新“引擎”必不可少的點火系統,深化氣象科技體制改革,培育有利于創新的土壤,才能激發人才創新活力,為強化氣象科技創新支撐提供雄厚底蘊和不竭動力。必須扎實落實國家科技體制改革要求,以更大決心和力度開展氣象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完善科技評價和激勵機制,讓“揭榜掛帥”等舉措真正拆除“籬笆墻”、打破“天花板”,打出科技創新全面改革“組合拳”,最大限度釋放和激發氣象科技創新的“活力源泉”與“潛能寶藏”。
藍圖已繪就,奮斗正當時。我們要深刻理解增強氣象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意義,以智慧與汗水、改革與實干來鋪就科技創新的強國之路,以一往無前的奮進姿態,向著氣象高質量發展的雄關漫道奮勇前進。這是新時代氣象人應有的責任與擔當,也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必然要求、使命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