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報評論員
根本固者,華實必茂。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中,《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以下簡稱《綱要》)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面向人民生產生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高位謀篇布局,提出加強氣象基礎能力建設,既深刻總結了氣象事業發展的寶貴經驗,更為新形勢下更好推動氣象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給出了抓手。
當前,全國氣象部門不斷強化基礎能力建設,持續補短板強弱項,強化核心技術攻關、提高監測預報水平、增強服務保障能力,一項項措施精準落地,一系列任務加速推進,以新作為催生新氣象、取得新突破、開啟新局面。與此同時,新技術革命風起云涌,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多發、頻發、重發,給氣象事業帶來更大挑戰。氣象工作者必須有作為,加強基礎能力建設,“精”字當先,夯實氣象高質量發展根基,久久為功,讓事業筋骨更強、發展后勁更足。
監測精密為基。監測是數據的源頭,是預報服務的前提,是氣象事業大廈的地基。唯有地基堅實,大廈方能穩固。要統一布局,建成陸??仗煲惑w化、協同高效的精密氣象監測系統;持續健全氣象衛星和雷達業務體系,提升綜合應用水平;要與時俱進,發展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精度、智能化氣象探測裝備。與此同時,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監測系統不但要胸懷祖國,更要放眼世界,加強全球監測,提升全球資料獲取和共享能力。
預報精準為本。預報是氣象業務的“龍頭”,龍頭帶動有力,發展才有活力。為此,要加強地球系統數值預報能力建設,發展自主可控的地球系統數值預報模式,在數值預報這個“芯片”領域和國之重器上下足功夫。面對災害性天氣多發頻發的現狀,要逐步實現提前1小時預警局地強天氣、提前1天預報逐小時天氣、提前1周預報災害性天氣、提前1月預報重大天氣過程、提前一年預測全球氣候異常的“五個1”精準預報能力。
服務精細為要。服務是氣象業務的落腳點,也是氣象事業與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連接點。身處數字時代,面向個性化、多樣化需求,要積極推進氣象服務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基于場景、影響的氣象服務技術,以智能研判、精準推送的方式,確保氣象服務按需精準送達。針對各類服務主體的不同需求,還要建立互動機制,探索打造面向全社會的氣象服務支撐平臺和氣象服務眾創平臺,促進氣象信息全領域高效應用。
信息系統是氣象事業的血脈。一個安全、高效、智能、集約、共享的信息支撐系統,可推動氣象業務事半功倍。擁抱大數據這一時代浪潮,要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建設地球系統大數據平臺,推動信息在部門內外開放共享,健全監管制度、強化產權保護,提高氣象數據應用服務能力,讓信息在充分流動中創造真正的價值。此外,面對氣候變化影響,要構建數字孿生大氣,以多源數據仿真模擬大氣圈的點滴變動,進一步提升分析預測能力。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氣象高質量發展需要我們固本培元、夯實根基,為國家謀發展,為人民謀福祉,以更高水平的氣象現代化成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