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氣象管理辦法》立法后評估公開征求意見公告

發布日期:2022-01-29 11:23    

為了切實提高立法質量,推進依法行政,鼓勵社會公眾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根據《江蘇省規章制定程序規定》等相關規定,現向社會公開征求對《江蘇省氣象管理辦法》實施情況和后評估意見建議。

一、公開征求意見期限

2022127日至2022226日。

二、意見反饋途徑

1通過信函方式請寄至:南京市北極閣2號江蘇省氣象局政策法規處(郵政編碼:210008,聯系電話:025-?83287049),請在信封上注明“立法后評估意見建議”字樣;

2通過電子郵件方式請發至:122579504@qq.com。

?

?

?

江蘇省氣象局

2022127

?

?

?

附件1:《江蘇省氣象管理辦法》

附件2:《江蘇省氣象管理辦法》立法后評估公開征求意見反饋表

附件1:

江蘇省氣象管理辦法

?

第一條??為發展氣象事業,規范氣象工作,準確、及時地發布氣象預報,防御氣象災害,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氣候資源,為經濟建設、國防建設、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氣象服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及管轄的海域從事氣象探測、預報、服務、信息傳播、災害防御、科學研究和氣候資源開發利用等活動,應當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本辦法。

第三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氣象工作的領導和協調,將地方氣象事業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地方氣象事業所需經費納入本級地方財政預算。

第四條??地方氣象事業是為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的基礎性公益事業,其項目包括:

(一)氣象探測、氣象預報、災害性天氣警報、氣象通信、氣象科學研究、氣象科技服務及其基礎設施;

(二)為農業生產、農業綜合開發、防汛抗旱和森林防火等提供氣象服務的體系;

(三)人工影響天氣和防御雷電災害、霧害等氣象防災減災監測預警系統;

(四)氣候資源開發利用、氣候環境保護和改善;

(五)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務院、省政府規定的地方專項氣象服務和需要由地方建設的其它項目。

第五條??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在上級氣象主管機構和本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氣象工作。其他有關部門的氣象工作應當接受當地氣象主管機構的指導、監督和行業管理。

第六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法定標準劃定氣象探測環境的保護范圍,并納入城鄉規劃,依法保護氣象探測環境。

計劃、建設、規劃和國土資源等部門對不符合國家規定的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標準的建設項目,不予辦理相關手續。

禁止任何組織和個人危害氣象探測環境的行為。

第七條??未經省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批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遷移氣象臺站;確因實施城市規劃或者重點工程建設需要,必須遷移一般氣象臺站或者其設施的,建設單位必須報省級氣象主管機構批準;需要遷移國家基準氣候站、基本氣象站的,建設單位必須經省級氣象主管機構報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批準。

經省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批準遷移氣象臺站或者氣象設施的,遷建費用由建設單位承擔。被遷移氣象臺站或者氣象設施在新址投入使用并按照國家《地面氣象觀測規范》完成對比觀測后,建設單位方可在原址實施拆遷、建設。

第八條??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占、損毀或者擅自移動氣象探測設施、氣象信息專用傳輸設施以及氣象專用技術裝備等設施。

第九條??從事氣象業務活動,應當遵守國家規定的氣象技術標準、規范和規程,以及氣象探測資料匯交、保密等規定。

第十條??省氣象計量檢定機構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的有關規定,對氣象計量器具進行檢定。未經檢定、檢定不合格或者超過檢定有效期的氣象計量器具,不得使用。

第十一條??公眾氣象預報和災害性天氣警報實行統一發布制度??h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臺站按職責制作并向社會發布公眾氣象預報和災害性天氣警報,并根據天氣變化情況及時補充和訂正。其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向社會發布公眾氣象預報和災害性天氣警報。

第十二條??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及其所屬的氣象臺站,應當加強氣象科學技術研究,提高公眾氣象預報、災害性天氣警報的準確性、及時性和服務水平。

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臺站應當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發布農業氣象預報、城市環境氣象預報、海洋氣象預報、火險氣象等級預報和空氣污染氣象潛勢預報等專業氣象預報。

第十三條 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所屬氣象臺站制作發布的公眾氣象預報、災害性天氣警報和專業氣象預報等氣象信息,屬于氣象科技成果,各類媒體不得相互轉抄、轉發。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編造虛假氣象信息。

第十四條??各級廣播、電視播出單位和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報紙,應當安排專門時間或者版面,每天播發或者刊登公眾氣象預報或者災害性天氣警報。

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臺站應當保證其制作的氣象預報節目的質量。

廣播、電視播出單位改變氣象預報節目播發時間安排應當事先征得有關氣象臺站的同意;對國計民生可能產生重大影響的災害性天氣警報和補充、訂正的氣象預報應當及時增播或者插播。

第十五條??廣播、電視、報紙、通信和互聯網等各類新聞、信息媒體向社會傳播氣象預報、災害性天氣警報等氣象信息,必須使用當地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臺站直接提供的適時氣象信息,并標明發布時間和氣象臺站名稱。

前款規定的媒體傳播公眾氣象預報、災害性天氣警報等氣象信息時,應當與當地氣象主管機構所屬氣象臺站簽訂協議,確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通過傳播氣象信息獲得的收益,應當按協議約定,提取一部分用于支持氣象事業的發展。

禁止無協議或者超出協議規定向社會傳播氣象信息。

第十六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當地防御氣象災害的需要,組織有關部門編制氣象災害防御規劃,制定氣象災害防御預案和應急方案,加強對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服務系統和基礎設施的建設,健全氣象災害防御體系,提高防御氣象災害能力。

第十七條??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臺站應當將臺風、洪澇、干旱、暴雨(雪)、雷電、大風、大霧、冰雹、寒潮、低溫連陰雨等重大氣象災害的預報信息和發生情況及時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當地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及時采取防范措施,避免或者減輕災害損失。

重大氣象災害和突發性氣象災害發生前后,當地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對災害作出預評估和后評估,并向本級人民政府提出氣象防災減災建議。

氣象災害程度由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根據所屬氣象臺站的氣象資料和災害標準確認。

第十八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領導,并根據實際情況,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人工影響天氣工作。

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按照作業規模和影響范圍,在作業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領導和協調下,由氣象主管機構組織實施和指導管理。有關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配合氣象主管機構做好人工影響天氣的有關工作。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發生的意外事故,由批準該作業計劃的人民政府依照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處理。

第十九條??人工影響天氣的作業地點由省氣象主管機構會同有關飛行管制部門確定。

從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組織,必須具備省級氣象主管機構規定的條件,并使用符合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要求的技術標準的作業設備,遵守作業規范和操作規程。

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使用的火箭發射裝置由省級氣象主管機構組織年檢。年檢不合格的,應當立即進行檢修,經檢修仍達不到規定的技術標準和要求的,予以報廢。

采購、運輸、存儲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使用的火箭發射裝置、炮彈、火箭彈,應當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

第二十條??雷電災害防御工作實行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雷電災害防御工作的領導。各級氣象主管機構負責組織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雷電災害防御工作。

第二十一條??各類建(構)筑物、場所和設施安裝防雷裝置應當符合國家有關防雷標準的規定。新建、改建、擴建建(構)筑物、場所和設施的防雷裝置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新建、改建、擴建建設工程防雷裝置的設計、施工,可以由取得相應建設、公路、水路、鐵路、民航、水利、電力、核電、通信等專業工程設計、施工資質的單位承擔。

油庫、氣庫、彈藥庫、化學品倉庫和煙花爆竹、石化等易燃易爆建設工程和場所,雷電易發區內的礦區、旅游景點或者投入使用的建(構)筑物、設施等需要單獨安裝防雷裝置的場所,以及雷電風險高且沒有防雷標準規范、需要進行特殊論證的大型項目,其防雷裝置的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由縣級以上地方氣象主管機構負責。未經設計審核或者設計審核不合格的,不得施工;未經竣工驗收或者竣工驗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房屋建筑、市政基礎設施、公路、水路、鐵路、民航、水利、電力、核電、通信等建設工程的主管部門,負責相應領域內建設工程的防雷管理。

第二十二條 ?防雷裝置檢測單位應當取得省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頒發的資質證書。有關資質申請的程序、條件、時限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三條??防雷裝置的所有者應當加強對防雷裝置的維護、保養,并委托有資質的單位實施定期檢測。生產、儲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場所的防雷裝置應當每半年檢測一次,其他防雷裝置應當每年檢測一次。防雷裝置檢測不合格的,防雷裝置的所有者應當按標準和規范主動整改。

檢測單位出具的檢測報告應當符合標準規范和規程的要求,同時將檢測結論和整改建議抄送氣象主管機構。對檢測不合格的,氣象主管機構應當會同有關部門責令防雷裝置所有者限期整改。

使用防雷裝置和防雷產品應當接受氣象、住房城鄉建設等有關部門的監督管理。

第二十四條 氣象主管機構應當會同發展改革、經濟和信息化、住房城鄉建設、環境保護、交通運輸、水利、民航、通信管理等部門和單位,建立建設工程防雷管理工作協調機制,監督落實防雷設計、施工、監理、檢測和業主單位等的主體責任。

第二十五條??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應當組織對城市規劃、國家重點建設工程、重大區域性經濟開發項目、農業綜合開發和大型太陽能、風能、云水等氣候資源開發利用項目進行氣候可行性論證。

具有大氣環境影響評價資質的單位進行工程建設項目大氣環境影響評價時,應當使用符合國家氣象技術標準的氣象資料。

訴訟、保險和科學技術研究等活動所需的氣象資料應當由氣象主管機構所屬氣象臺站直接提供。

第二十六條??氣象臺站在確保公益性氣象服務的前提下,可以依法開展氣象有償服務。氣象有償服務主要包括各種專業應用氣象服務、應用氣候服務、環境氣象服務、防雷防靜電等氣象咨詢服務和技術服務。

第二十七條??違反本辦法第七條規定,未經批準,或者雖經批準但未按規定完成對比觀測提前拆遷、建設影響氣象工作的,由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按照權限責令改正,限期恢復原狀或者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可以并處3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八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或者其他有關部門按照權限責令改正,并按照以下規定予以處罰:

(一)違反本辦法第十條規定,使用未經檢定、檢定不合格或者超過檢定有效期的氣象計量器具的,給予警告,可以并處3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二)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一條第三款的規定,防雷裝置未經設計審核或者設計審核不合格施工的,未經竣工驗收或者竣工驗收不合格交付使用的,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

(三)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二條的規定,不具備防雷裝置檢測單位資質或者超出資質等級范圍從事檢測活動的,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給他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損失;

(四)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的規定,拒絕進行防雷裝置檢測,或者檢測不合格又拒不整改的,處以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

第二十九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三條和第十五條第三款的規定,由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按照權限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可以并處1000元至3萬元的罰款;給他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三十條 法律、法規對本辦法第二十七條至第三十條所規定的違法的處罰種類和幅度另有規定的,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

第三十一條 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及其所屬氣象臺站的工作人員由于玩忽職守,導致重大漏報、錯報公眾氣象預報和災害性天氣警報,以及丟失或者毀壞原始氣象探測資料,偽造氣象資料等事故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致使國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二條??本辦法自2003年7月1日起施行。

?

?

?


附件2:

《江蘇省氣象管理辦法》立法后評估公開征求意見反饋表

?

姓名


電話


E-mail


單位


通信地址


序號

條文內容

意見或建議

依據及理由

































其他意見或建議:


請簽名或加蓋公章 :????? ?????????????????????????(紙幅不夠,請附頁)


影音先锋AV天堂永久资源网_最近2019中文字幕MV免费看_好男人在线观看免费社区_永久免费AV无码网站性色AV